第6章 大敵來臨

九月五日,吳長慶一大早就來到校場訓練那些新招募的鄉勇。

身處嘉定這個地方,吳長慶非常冇有安全感。

在他的西北麵有劉良佐駐紮在常州,東南麵有李成棟駐紮在鬆江,整個蘇南地區都已經處於清廷的統治,四麵八方都是敵人。

蘇南這一帶屬於平原地區,隻要城池一破,連鑽大山打遊擊的機會都冇有。

可以說,他現在是一場失敗都承受不起,每一場戰鬥都是傾國之戰。

為了保住小命,為了實現結束亂世,稱霸世界的夢想,吳長慶這幾天都特彆的勤快,每日都是親自訓練士兵。

他訓練士兵的方式和李紹斌、劉漢三的不一樣,在彆人眼裡非常怪異。

新招募的三百鄉勇,第一天訓練的居然隻是左轉、右轉和齊步走。

這個時代的人,自然是看不出這種訓練的精妙之處。

吳長慶雖然不是軍事專家,但好歹也算是半個軍迷,知道軍隊最重要的就是紀律性,個人的勇武反倒是其次。

電視裡那種雙方糾纏在一起的大混戰其實是極其罕見的,那種連左右和身後都有敵人的大混戰,冇有幾個士兵能夠淡定殺敵,想到的第一個念頭絕對是逃跑。

真要是進行那種混戰,不用十分鐘就得死傷一半的人以上,哪有意誌力這麼頑強的軍隊,根本不可能。

真實戰場,其實是雙方擺好陣形,然後靠著陣形對刺對砍,砍累了就換下一批。

在這種對砍中,其實雙方的傷亡都很小,有時候砍上一兩個小時,也就死傷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左右。

士兵的折損,基本上都是發生在陣形崩潰,士兵潰敗的時候。

潰敗的士兵在逃跑的時候無法保持陣形,就會失去反抗的能力,然後被敵軍屠殺。

所以,軍隊的紀律性非常重要。一支軍紀嚴明的軍隊不容易被擊潰,戰鬥力就強。

“齊步走。”

吳長慶喊道。

如何訓練一支軍隊的紀律性,這個方法有很多,核心就是磨滅士兵的獨立思想,讓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向集體看齊。

這也是為什麼現代士兵的被子一定要疊成方塊的原因,絕不是為了好看,隻是為了讓士兵形成集體統一的意識。

這種齊步走也是這種作用,為的就是每時每刻都讓士兵保持統一。

長期堅持這種訓練,將來上了戰場就能做到令行禁止。士兵在遇到危險時,哪怕心裡害怕,但是習慣了服從命令,習慣了和集體保持一致,他們逃跑的概率也會大大的下降。

而冇有經曆過這種訓練的軍隊,一到打仗時最容易出現的情況就是,怕死的滑頭裹足不前,一旦出現較大的傷亡就帶頭逃跑。

古代軍隊裡一旦出現有士兵逃跑,哪怕是原本占據上風的軍隊,也都有可能直接潰敗。

原因也很簡單,其他人都跑了,難道自己留下送死?

戰鬥勝負這種事,隻有將軍纔會關心,士兵最在乎的還是自己的小命。

“報,吳總兵,城西出現大量清軍,估計有一千多人。”

吳長慶這正訓練著,忽然有傳令兵過來稟報軍情。

媽的,來的也太快了,就不能多給我點喘息的時間?

吳長慶心裡罵了一句,他現在最缺的是時間。隻要給他足夠的時間訓練出一支強軍,那麼他就可以正式向周圍擴張。

地盤和人口對他來說都非常重要,若不是手下的兵力太少,他現在就想把周圍的崑山、太倉等地給占領。

“王大福,立即去把手榴彈搬到城西。”

吳長慶做好安排,隨後帶人親自來到城西。

“大人。”

李紹斌和劉漢三行禮,吳長慶示意免禮,然後拿著望遠鏡開始檢視敵軍。

一千五百多人聚在一起,其實看起來也冇多大的陣勢,至少吳長慶在高中做課間操的時候,場麵都要比這大很多。

不過,當這一千五百人手裡拿著明晃晃的武器後,那聲勢就截然不同,可以給人一種極大的心理壓力。

“還好,比我預計的要少,隻要我們發揮血戰到死的精神,完全可以守住。更何況,我們現在還多了那麼多先進武器。”

吳長慶鼓舞了一下士氣,而且他這話並不是忽悠。

除了那一百四十杆燧發槍外,如今他們又多了近五十杆火繩槍。這些都是在縣衙庫房中搜出來的老舊貨,被工匠維修過後也勉強能用。

更重要的是,他們現在還多了一百多枚手榴彈。

僅製造了一百多枚主要還是因為城中缺乏硝石,收集困難。這個時代獲取硝石的方式還極其落後,主要靠收集老房子,廁所牆角的那些天然形成的硝石,冇有化學製造技術。

吳長慶已經派人去其他地方購買,不過目前還冇有回來。

而且,單靠購買也不是辦法,目前嘉定城中缺錢缺糧缺人缺武器,什麼都缺。

“大人,據探子報告,敵人全部集中在這一麵,我們是否把另外兩麵城牆的新式火銃調過來。”

劉漢三建議道,他看到敵軍的數量有些擔心,所以希望能夠集中力量防守。

目前城西隻有80杆燧發槍,另外兩麵城牆各30杆,把另兩麵的燧發槍調過來,守住的概率就可以增加很多。

“暫時不用,另外兩麵城牆也需要防備,不過可以讓他們做好準備,隨時進行支援。”

吳長慶當然也知道把力量集中起來可以減少損失,但是他不能這樣做,他考慮的更長遠一些。

這些鄉勇,終歸還是要經曆一些惡戰才能成長,一味的光靠火器也行不通。

所以,在守住城池的前提下,吳長慶把這次戰鬥當成是練兵的機會。

劉漢三聞言又是一陣鬱悶,他感覺到了吳長慶似乎對自己有很大的意見。但凡他的建議,吳長慶都不會采納。

而李紹斌,王大勇的一些建議,吳長慶卻很聽的進去。

我不就是當初提議了撤退嘛,用得著這樣對我?

心裡雖然有諸多的不滿,但是劉漢三也隻能埋在心裡。現在吳長慶已經得到了李紹斌和王大勇的效忠,而吳長慶本人又掌握了新訓練的三百鄉勇。

就連劉漢三手下的士兵,對吳長慶也是非常崇拜。

可以說,吳長慶現在是大權在握,整個嘉定都是他說了算。